关于防守作战■◆,俄乌战争中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思考。许多人调侃俄乌战争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法,但实际上,战争的本质◆◆,特别是攻防作战的基本原则◆■◆◆,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尽管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战术有所调整,但一些基本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依然延续至今。俄乌战争中,地面炮兵的威力再一次得到体现★■,证明了强大的炮兵依然在现代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终,第422团凭借巧妙的防守战术和灵活的火力运用,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展现了卓越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日军炮火压制下,该团通过精心的战术安排◆★,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在关键时刻协同其他部队进行反击。通过这种轮换★◆、协调、火力掩护的综合战术,第422团成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并保持了较高的战斗力◆■★◆,充分证明了在面对强大敌军时,战术的巧妙运用和兵力的合理调度同样决定着战斗的结果★■。
此外,第422团通过轮换战斗部队,保持了较好的作战状态。前沿部队战斗疲劳或伤亡时■★◆■,后续部队及时替换,始终保持了充沛的战斗力★◆■■。在防守作战的同时◆■★■★,第422团还协助友军发起反击。例如,在10月18日■★◆◆■■,日军第21联队第2大队进攻第124团阵地时,遭遇了第422团的侧射火力★◆★■,导致大队长藤田大尉等人阵亡。
接下来◆★◆◆◆■,我们聚焦到抗战时期的忻口战役。忻口战役作为1937年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是华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正规战之一■◆★■◆。在此战中,日军主攻部队为第5师团及其增援部队,虽然其兵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火力配置极为强大。
日军的炮兵装备数量庞大,仅野炮就有36门◆★★■■◆,轻榴弹炮12门,山炮12门等,总计各类火炮多达95门。日军步兵联队还装备了大量的掷弹筒及步兵炮,各级部队的火力配置相当完善,这使得日军的炮火优势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422团的防守作战具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加强工事建设。团长王雷震指示前沿部队立即构筑防炮掩体、掩体工事◆■★★、交通壕等。尽管敌军炮火猛烈■■◆★■,但大部分晋绥军兵力并未暴露在明面上,避免了大量伤亡★■★◆■◆。只有在日军步兵发起冲锋时,观察哨才会发出信号,防守兵力立即冲上阵地进行反击★★■★★★。这种“藏兵于工事”而非大规模暴露于炮火之下的战术,极大减少了伤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晋绥军的步兵团基本编制为团部36人、通信排34人、迫击炮连82人,3个营的总人数为45人■★,3个营属机枪连合计201人,9个步兵连共1170人◆■★★。全团的官兵总数约为1568人★★◆■◆。值得注意的是,晋绥军不同部队的编制可能有所不同,譬如傅作义的部队可能会多编一个骑兵连★■■◆■◆,而某些步兵团则因装备短缺而将迫击炮和重机枪合编为机炮连★■◆。尽管如此■★,大致上的编制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这种防守战术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现代战争中★◆,通过合理安排兵力、有效使用火力支援及建立强固的防御工事,仍然是应对敌人强大攻势的重要方式■★◆★◆。
晋绥军的特点是携带大量装备,战斗兵负重过大★■■■★◆,尤其是在机动作战时,这种负重对战斗力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晋绥军在防守作战中表现较为突出■★★◆,而对于高机动的运动战则表现较弱。不过,也并非所有晋绥军部队都如此,傅作义的部队就非常擅长进攻作战★◆■★■★。傅作义注重对士兵的训练◆■★★■,尤其强调骑兵和机动车辆的使用,使得部队在进攻作战中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在抗战剧《亮剑》中,楚云飞所领导的358团隶属于晋绥军的作战序列。剧中设定,这个团是一个加强团,兵力充足,除有三个步兵营外,还有一个炮兵营★★■■,全团兵力高达5000人,战斗力相当强大■★★◆◆■。尽管如此,这一设定仅限于文艺作品,实际上,按照当时晋绥军的编制,即使是加强团,其兵力也远远达不到这个规模。
在这种炮火压制的背景下,忻口守军的伤亡惨重。以1937年10月18日的报告为例■■★,第21师师长李仙洲向蒋介石发电报时提到,敌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多次发动进攻◆◆■★,63旅阵地几乎被炮火摧毁,部队伤亡惨重。尽管如此,晋绥军仍然顽强抵抗,直到最后撤离。
当时,晋绥军普遍存在空缺现象■■★★■★,即便是按编制应有1500余人的一个团,实际人数往往也只能维持在1300人左右◆★。尽管如此◆■■★★★,晋绥军的优势在于其战斗部队的兵力比较充实◆■★,特别是在作战部队的比例上◆★,虽说后勤支援较为薄弱,但战斗力仍保持较强。若是能够依赖已有的交通线和车辆调度■■★◆◆★,战力未必受到太大影响◆■★■。然而★◆★◆■■,如果缺乏车辆和民夫的支援,那么兵员必须肩负起运送物资的任务,负担异常沉重★★■◆■◆。
相对而言,晋绥军的炮兵虽然装备了部分仿日式的75毫米山炮■★◆,但整体数量和性能上与日军相比明显逊色。尽管晋绥军也有部分中央军炮兵参战,并且在75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火炮数量上有所优势,但因装备老化、训练水平相对不足■◆■■■,晋绥军的炮兵在战斗中并未能有效压制日军炮火。
在这个背景下,晋绥军第35军第211旅第422团能够在敌军重炮火力下坚持17天,保持战斗力,实属不易。第422团是傅作义部队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忻口战役中★■■■◆★,该团展现出强悍的防守能力,虽然在炮火压制下有着极高的伤亡,但其战术和配备有效地减轻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