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查干湖每年都会投放鱼苗,坚持科学养殖■★◆◆、科学捕捞■★★◆★,实现◆◆“轮捕轮放★★” ★◆◆◆。通过这些举措,既保证了当下的渔业产出■■★■★,又为未来储备了充足的鱼类资源,使查干湖的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到“年年有鱼”。
旅游方面,按照“一主四全◆◆★■■”(以查干湖为主★■,全员、全景、全域和全网协同发展)的思路★■,做优做大“四季查干湖”品牌■■◆★◆◆,精心策划开湖美食季◆◆★◆◆、荷花音乐季■■★、欢乐嘉年华、渔猎冬捕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高质量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等国省级体育赛事★■◆★■;打造低空观光★★★◆◆◆、特色夜游等消费新场景,将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白振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深入践行习到查干湖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直本着对查干湖未来负责的态度★◆◆◆■◆,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渔猎文化的传承。在生态保护方面★■★★◆◆,近年来实施了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生态水岸修复、湿地植被修复等20个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畅通了“松花江—查干湖—嫩江”动态循环水系,累计还林还草还湿8万亩。
2018年以来,查干湖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实现稳定在Ⅳ类的目标,鲜鱼年捕捞量稳定在2500吨,氟化物浓度下降20◆★◆■.9%,地下水位上升1米左右,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查干湖旧貌换新颜■◆■■,发生了重塑性变化★◆。水更清了★■,鱼更肥了,鸟更多了,查干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习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起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产业布局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力度,避免人类干扰■◆■■,确保野生动植物正常繁衍◆★■。持续监测鸟类种群、数量,不断提升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
除了保护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外,查干湖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野生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查干湖是无可替代的生态群落、候鸟迁徙的国际驿站。
白振宇:近几年,全国旅游经济逐步回暖,吉林省冰雪旅游持续火爆,查干湖旅游也迎来“爆火”。
采访组:2018年9月26日,习来到查干湖,乘船察看生态保护情况。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的哪些话让你印象深刻◆■◆★★?
采访组: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生态功能定位是什么■◆★?未来5到10年的保护目标和着力点是什么?
随着降水增加,曾经断流的霍林河时常发生洪水,查干湖南部地势较高的深重■★、乌龙安唱等涝区流出的洪水会夹带大量污染物入湖★★◆■,从而影响查干湖水质。
采访组: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查干湖的生态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伴随着查干湖生态不断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查干湖位于霍林河尾闾◆★■◆◆,地势低洼◆★◆★■,历史上即为周边天然降水、洪涝排水的承泄区◆■★■■■,属苏打盐碱型平原浅水湖泊。
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大对查干湖生态保护★■■★◆◆、文旅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更多文化活动、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传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查干湖的古老渔猎文化,提升查干湖的知名度■■■◆★,共同守护好查干湖的生态环境。
白振宇:如今的查干湖■■,春有捺钵盛会,夏赏荷花映日,秋观群鸟翔集,冬品渔猎文化。
三是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严格限制与查干湖生态保护方向冲突的开发行为,规范旅游活动■■◆,确保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规划方面◆★■,立足查干湖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积极衔接国家、省■■★★◆★、市“十五五”发展规划■★◆★◆,打造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产业布局协同发力的发展体系,进一步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效互补与良性互动。
“除野鸭、大雁外,还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枕鹤★★■◆■★、蓑羽鹤……”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大伟说★★◆★,“得益于查干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来这里栖息。■★★■”
采访组:在平衡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方面■■★★★◆,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大伟:近年来,查干湖生态环境发生全方位◆★★、立体化、历史性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实现质的提升◆◆★■★■,大湖深刻蜕变。
依托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查干湖带旺了周边餐饮★◆◆★★、民宿等富民产业,沿湖村屯超过30%的群众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2万元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3.2万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5%。
——管理性措施。全面落实湖长制、林长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成立巡查队和保洁队◆■★,持续开展湖区清洁整治专项行动◆★■■,禁止渔船★■、游船等越界作业。持续开展沿湖村屯人居环境整治■◆★★,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休闲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区◆■■,生态移民117户319人,迁出周边所有畜禽养殖场,拆除违建6万平方米,23个服务性功能设施转移到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查干湖区域小气候持续改善,降水持续增加■★◆。近6年来,查干湖区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到576.5毫米。
张文★◆:为了查干湖生态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好非遗文化■■■■■,我愿意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让古老的渔猎技艺后继有人■★◆。
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是吉林河湖连通工程的核心◆◆。查干湖,蒙古语称为查干淖尔,即■■“白色圣洁的湖泊◆◆★■★”,大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境内,至今保持着延续千年的冬捕习俗。查干湖冬捕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文:以前的查干湖和现在截然不同◆■。曾经,湖水水质不好,鱼类资源不丰富■★■,周边居民的生活比较艰苦。近年来★■,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实施后,查干湖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湖水清澈,鱼儿肥美。
此外★★,作为生态屏障,查干湖在增加附近地区湿度、减缓风沙活动强度和频率、补充周围地下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查干湖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能力也不可或缺。一场冬捕,涉及众多人员和复杂流程,得合理安排渔工分工,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刘大伟◆★★■◆:多年来,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持之以恒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查干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白振宇:查干湖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查干湖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广阔的湖面、丰富的湿地生态、四季各异的美景、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从古老的捕鱼技艺到独特的民俗风情★■◆■★,查干湖都极具魅力和特色。
张文:我们坚持使用原始捕鱼方式,一方面是传承查干湖古老的渔猎文化■★■,一方面是践行生态保护理念。
在渔业资源养护与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双方已实现联动。例如■★■,库里渔场★◆■、南湖渔场等渔业单位秉持共同保护和发展渔业生态的理念,在鱼苗投放环节,统一规划时间与数量,避免因过度投放而加重湖水生态负担;在捕捞管理上,严格遵循统一规格与时间限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5到10年★★★◆◆■,我们将用最有力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查干湖形成一条健康生物链◆★、一个环保生态圈、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让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越擦越亮。
在文化传承方面◆■◆★■★,开发了博物馆之旅线路,整合渔猎文化博物馆、郭尔罗斯博物馆、成吉思汗召等文化资源,整合历史故事■◆、文物资源、非遗项目等内容,打造出特色研学旅游线路,实现文物活化利用■◆◆■■、文化传承延续。此外,积极申报国家级关东文化(松原)生态保护区,支持文化企业研发文博文创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查干湖的★■★◆“爆火”给周边村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临近查干湖景区的西索恩图村为例,这个村共有鱼馆、宾馆、农家乐等营业场所81家★◆★,390人直接参与旅业,2024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数达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00万元。
良好生态环境助力旅游发展,带动湖区群众增收致富。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奏曲中,当地干部群众正描绘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年年有鱼”的期盼,正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变为现实图景■★★★。
渔业关系群众生活,也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渔业的前提是,生态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为统筹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我们将辖区内渔场的12个渔政管理所纳入管护队伍★★◆■,加挂管护站牌子,建立起管理局、管护科、管护站“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24小时全天候★■◆◆、多区域监控★■。
查干湖曾走到干涸甚至消亡的边缘◆■,上世纪60年代生态恶化,面积锐减■◆■。直到后来“引松入查”工程实施后,水域面积才得以恢复。
时间已经过去6年多,习的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对查干湖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协同推进的决心。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查干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景点提升改造、生态研学中心等21个项目,并成立吉林查干湖生态旅游集团,持续完善旅游要素■◆◆■★、承载功能。同时,深度打磨“四季查干湖”节庆活动,连续推出环湖马拉松赛★◆■■、A+级国际铁人三项精英赛等精品体育赛事★◆,查干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深入挖掘查干湖渔猎文化,开发渔猎文化体验游,游客可以跟着渔把头学习传统捕鱼技巧,参与冬季凿冰捕鱼等活动,沉浸式感受渔猎文化。
查干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呈现物种多样性、珍稀性增加等生态特征。区域内野生维管植物达593种、野生脊椎动物达371种,珍稀鸟类由2022年的239种增加到现在的276种。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多样,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多种类型■◆■,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候鸟繁殖地与停歇地■★★■◆。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全球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原标题 《“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干部群众访谈录》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与科研支撑。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强化科研支撑■★◆■。
习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始终牢记在心,忠实践行★◆■★◆,下一步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治理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严格落实《查干湖生态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方案2.0版》。围绕加强点源控制◆■★◆、面源截污、内源治理等6个方面,统筹实施生态补水、增殖放流等16项措施,持续提升查干湖治理能力。
同时■■★◆★,青山村、莫日格其村等周边村落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建设污水管网★◆■★◆★。通过地下管道,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并输送到处理中心,有效避免污水直排污染查干湖水体★■■★◆◆。
通过这些措施★★◆■,大幅降低了群众生产生活对查干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查干湖及周边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修复◆■。
采访组★★★★:你是怎样被选定为第二十代渔把头传承人的?成为一名渔把头,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刘大伟◆◆◆:群众不应是生态保护的旁观者,而应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为引导周边社区和渔民参与生态保护,我们与查干湖周边社区及渔场建立合作共管模式■◆★◆◆■,增强社区及渔场对保护区的归属感,减少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工程性措施。近年来★◆★◆■,查干湖实施了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生态水岸修复★◆、湿地植被修复等20个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累计修复湿地1045公顷◆★★★■◆,建设生态湖岸24公里★◆■■,生态护坡13万平方米,还林还草还湿8万亩,查干湖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在查干湖景区,建成两座日处理量分别为150吨和100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垃圾房◆■★◆◆■、处理站等400多个,最大程度降低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对查干湖生态的影响。
为减少周边群众对查干湖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开发区引导社区及渔场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替代产业★★★◆。此外,积极发展环保志愿者成为社区联络员■■■■,常态化地开展生态普法、宣传自然资源科普知识等宣教活动★◆■★◆,有力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当时我们几十名渔场职工正在拉网捕鱼■★◆,习登上浮桥,近前察看。我们高声向问好,有的还抱来刚刚捕获的大鱼★◆■。习高兴地同大家握手交流★★■◆◆■,问我们今天收获多少、水产销路怎样、收入好不好。他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采访组■★◆★■■:近年来★■■,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请介绍这方面的具体案例。
活动更火了。冬捕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支持东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事活动”。2024年冬捕节期间(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单日游客量达15.1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22%◆◆◆★。
技术是基础。作为渔把头,得对查干湖的水文◆■★、鱼群习性了如指掌,比如要清楚不同季节鱼群在湖中的分布位置,什么样的冰面状况适合下网等。
我们还期待查干湖的渔猎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领略到查干湖独特的魅力。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采访组:在你看来★★◆■■★,“留大放小”“轮捕轮休”等传统渔猎原则对维持查干湖鱼类资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采访对象: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大伟
查干湖南湖广场展板上的一组新老照片,生动展现着河湖连通工程带来的巨大变化■★★◆:昔日池塘干涸★■◆◆、草场退化★◆★、盐碱泛起,今天湖沼密布◆◆、湿地恢复、沙消碱淡。
采访组:请结合相关数据和你的观察、感受,谈谈目前查干湖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回顾查干湖的治理过程,你认为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采访组:查干湖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当地群众就业、乡村振兴等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采访组:生态保护离不开群众支持。在引导周边社区和渔民参与生态保护方面,查干湖建立了怎样的激励机制或合作模式★★?
采访对象■★★◆: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委副书记、县长,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白振宇
如今,在查干湖已形成齐抓共管、多点发力、人人参与、全民维护的保护态势★★◆■★。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就拥有了有力支撑和切实保障。
一是提升水质与生态修复◆◆■◆★★。通过努力◆★,将查干湖水质稳定在Ⅳ类及以上标准。采取生物性措施,扩大湿地面积。
每年的冬捕期,■◆“冰湖腾鱼”的壮观景象和味道鲜美的鱼宴吸引来大批国内外游客■★■◆■★。2024年查干湖冬捕节期间(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渔业销售额达8320万元。
张文:渔把头传到我这里是第二十代◆★◆★◆。成为一名合格的渔把头,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
2018年9月26日■★■■◆,习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来到查干湖★★■◆★★,高兴地同正在拉网捕鱼的渔场职工握手交流,问他们今天收获多少◆★■★◆■、水产销路怎样、收入好不好。他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刘大伟:查干湖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大湖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芦苇摇曳,生机勃发■◆■。站在查干湖野鸭湾湿地的木栈道上远眺■★★,但见烟波浩渺、群鸟翔集,难以计数的野鸭◆■、大雁在这里栖息。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我们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实施工程性、生物性、管理性的方案,实现“上控源、下截污,外引水、内修复”,构建起水草林湿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生态耦合系统★■。
通过与周边市■◆、县人民政府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努力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我们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升级保护。此外,不断深挖生态研学旅游潜能,组建生态研学旅游工作小组★■。通过聚合查干湖及地方周边各类旅游资源★◆■★■◆,打造生态研学旅游新亮点,推动查干湖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采访组:查干湖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竞争力?
查干湖冬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工凿冰、马拉绞盘★★◆◆、冰下走网★★■,这些传统技艺已经延续千年,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方式,能把查干湖的非遗传承给下一代,让古老的渔猎文化生生不息。
白振宇:2018年9月26日■★◆■★,习在查干湖考察时,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为筑牢查干湖生态防线■◆■,渔业单位与村庄既分工协作又资源共享,形成“水面生态养护+岸边环境治理■★◆”的立体保护模式。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查干湖的渔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职工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周边百姓也从中受益★■◆,依托查干湖的旅游资源◆■■◆◆★,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过上了小康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物性措施。实施环湖种植结构调整◆★◆,栽植水生生物700多万株,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向湖中投放1000万尾左右鱼苗■◆,年固定消减氮12.7吨■★★★★,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良性循环★■◆◆★◆。深入整治农村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使用生物菌肥◆★◆■,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统防统治等农业技术163万亩,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60%以上。
刘大伟■★■: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捕鱼方法,这样可以避免现代机械对湖水的污染,不仅保护了查干湖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赢得“活态的渔猎化石”美誉★■,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张文★★■■◆:2018年9月26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天下午,习来到查干湖,乘船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态保护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启动河湖连通工程,恢复和改善湿地,对滥捕等问题开展综合整治。
这种相对温和的捕捞方式■★◆◆★■,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查干湖的生态平衡■★◆◆。
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旅游更旺了★★★◆■◆。2024年查干湖景区接待游客达4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72亿元,与2017年相比均提升2★◆★◆◆◆.5倍以上■★■★■。
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这在查干湖的治理实践中得到验证。
采访组:查干湖周边的村庄或社区有没有形成比较好的生态保护机制◆◆■?请讲讲具体案例★◆。
张文:过去★■◆,我们用小眼网捕捞,对鱼类资源破坏较大。现在,我们采用6寸网眼捕捞,严格执行★◆“捕大放小”。网眼变大了,确保小鱼不被捕捞,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得有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像恶劣天气◆■◆、渔网故障时◆◆★★◆,要能迅速作出决策,调配资源,保障冬捕顺利进行。
招牌更亮了。2024年,查干湖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吉林省西部5A级景区的空白;被文旅部列为“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旅游点”;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西冰东雪”格局中“西冰”的核心。
引松干渠将松花江水引入新庙泡等多个生态补水工程,为查干湖补充水源◆★■,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湖水水质★★,同时修复了查干湖周边湿地、保护了草甸草原。进一步畅通“松花江—查干湖—嫩江”动态循环水系★■★■★◆,年交换水体达2亿立方米以上。
多年来■■★★★,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铭记习在查干湖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坚决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旅游产业实现三方面的变化:
习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采访组■◆★■◆★:生态保护是查干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怎样确保查干湖的自然生态和渔猎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采访组■★■:和使用现代机械捕鱼相比,查干湖冬捕使用的原始捕鱼方法的优势是什么?